意图经济来了:当你的想法成为下一代广告的“原料”

你可能每天都会因为各种理由和AI在聊天,无论是寻求创意灵感,还是情感倾诉,甚至是千奇百怪的问题。但其实在你与AI的每一次对话背后,一场悄无声息的广告革命正在发生,一个被称为”意图经济”的新时代正在到来……

过往大家会听过“注意力经济”这个词 - 我们在各种app中的点击、观看时长和点赞,都被打包成商品,卖给了广告商。你昨天搜了什么,今天就会看到相关的广告。

但现在随着大模型AI的普及和发展,我们正在迈入这个被称为“意图经济”(Intention Economy)的时代。在这个新世界里,商品不再仅仅是你的“注意力”,而是你更核心、更私密的 - 你的“意图”

从“看什么”到“想做什么”

如果说注意力经济是在争夺你”现在在看什么”,那么意图经济就是在挖掘你”想要做什么”、”计划做什么”,甚至是你”想要想要什么”。这不仅仅是了解你的行为,而是要深入到你的内心动机和未来计划。举例来说:

  • 注意力经济(当前):你在购物网站上搜索了“跑鞋”,接下来的几天,无论你逛哪个网站,都会被各种跑鞋广告轰炸。这是平台根据你过去的行为在做文章。
  • 意图经济(未来时):你最近工作压力很大,无意中和你的AI助手聊到“感觉好累,想看场电影放松一下”。几天后,AI可能会这样对你说:“我注意到你前几天心情不太好。最近新上映的《超人》电影口碑很不错,非常适合放松。要不要我帮你订张周末的票?”

你看,这不再是简单的广告推荐。AI没有等你下达明确的指令,而是通过分析你零散的对话,理解了你的情绪、困境和潜在的愿望,然后主动为你“创造”了一个解决方案。它不仅预测了你想做什么,甚至在引导你“想要去做什么”。

你的想法、你的计划、你那些还未成形的念头,都成了可以被分析、预测,甚至交易的数据。

AI如何成为“读心者”?

实现这一切的魔法,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型语言模型(LLM),也就是 ChatGPT 等AI背后的技术。它们之所以强大,不仅是因为存储了海量的知识,更是因为它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理解人类语言的细微之处,这催生了一种被称为“超个性化说服”的能力。例如:

  • 自动化迎合 - 你的数字知己
    AI 不仅能听懂你说了什么,更能分析出你是如何说的。它能学习你的语言节奏、用词习惯,甚至你对奉承的接受程度。然后,它会模仿你的风格,用你最舒服、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你沟通。久而久之,AI 就像一个认识你多年的朋友或数字知己,你对它的信任度会增加,也因此更容易被它的建议所影响;

  • 隐性说服 - 在你思考时悄悄介入
    这种影响更加不易察察觉,尤其在目前大家大量使用AI来辅助写作的时候。如下图所示,一位参与者被要求回复一个论坛帖子,帖子的主题是:“社交媒体对社会有好处吗?”

    这位参与者开始写下他的批判性观点:“在我看来,社交媒体是在浪费时间。人们花费大量时间浏览、评论和分享帖子。它还被用来传播分裂性的观点和制造争端。”

    然而,就在他打出这些字后,AI写作助手(图中灰色文字)给出了“补全建议”。但这个建议的方向却完全相反,它试图将论点引向积极的一面:“尽管如此,社交媒体确实有一些好处。它连接了那些原本无法沟通的人,提高了人们对重要问题的认识,还可以用来组织活动和筹款。”

    这就是“隐性说服”最可怕的地方。AI并没有直接反驳用户,而是以一种“乐于助人”的帮你补完内容的姿态,提供了一个看似中立、实则带有明确倾向的建议。在组织思路的过程中,用户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AI的引导,最终写出的内容与自己最初的批判性想法大相径庭。

这些就像有一个看不见的”小恶魔”在你耳边窃窃私语,影响着你的每一个想法和决定。

广告的终极形态: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商业黑盒

这种“超个性化说服”的最终形态是什么?Meta 的 CEO 马克·扎克伯格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蓝图,这几乎可以看作是“意图经济”的商业宣言。

他描绘了一个彻底重新定义广告的愿景:企业只需提供业务目标和付款方式,无需自己创建内容、了解客户或进行评估,AI可以接管一切。

这本质上是把广告平台打造成一个终极的商业黑盒:企业提供目标和预算,AI处理从创意、定位到转化的所有细节,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、自动化且高效的广告生态系统。

未来的选择

意图经济并不一定是坏事。如果运用得当,它确实能为我们提供更个性化、更有用的服务。关键在于这种技术是为了真正帮助用户,还是仅仅为了商业利润。

在这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,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性思维,或许是我们最需要的能力。

毕竟,在一个连你的想法都可能被商品化的世界里,独立思考可能是最珍贵的自由。